星期日, 5月 20, 2007

再見介石 (上)



看「再見列寧」已經是好一陣子前的事了,可是腦海裡的畫面依然鮮面,揚提爾森的琴聲依然瑩繞 (聽了 OST 後會更覺 haunting)。我還記得,劇中走出醫院的媽媽,因昏迷太久而不知道柏林圍牆早已倒下,看到直昇機要吊走巨大的列寧銅像,銅像伸出的手剛好向著媽媽,好像在對她說:「全德國就剩妳還信我了」,那幕我真的差點從床上跳起來鼓掌!

這部獲獎無數的電影,還是引起批評,有人不滿東德獨裁統治期間,有太多泯滅人性、家破人亡的血淚,在電影裡竟然只有輕輕帶過,小人物的嬉笑成了主題。可是德國人畢竟是幸福的,全民的素質夠高,推倒圍牆是共識,民主是共識,轉型正義是共識,清算加害者是共識,如果不是共識,有可能這麼快做好嗎? 看來市井小民真的可以在嬉笑中,迎接自由的到來、資本主義的到來。

以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做為主角,似乎是拍這類電影一個不錯的手法,藉朝氣與希望來平衡沈重的歷史悲情。家庭的溫暖也可以反襯極權政黨的冷血。影片的最高潮是媽媽在最後講出了她的故事,原來一生忠黨愛國、為黨奉獻的媽媽,其實是被黨迫害最慘的人,因為無力抵抗,只好轉成熱愛黨,成為加害者的一份子,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。不見鮮血,影片還是點出了獨裁統治慘絕人寰的一面,是我覺得這部畫龍點睛的地方。

(待續)

沒有留言: